猜你喜歡
精彩評論
我們與惡的距離,或許沒有你想的那么遠 2019-10-21
首發于公眾號:栗子拿鐵
國慶假期我哪兒也沒去,在家補看書補追劇。和朋友一起花了一個通宵看完了想看很久的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,兩個人邊看電視邊哭光了一整盒紙巾。看完除了感嘆臺灣現在的電視劇水準之高,總覺得還有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。恰好10月5日晚,賈靜雯在第54金鐘獎首奪視后,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更是包攬了戲劇節...
詳情
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編劇呂蒔媛談田野調查與角色塑造 2019-10-12
夏天在臺灣聽呂蒔媛老師講課的那一次,其實我是逃課去的。我翹掉了小說組的第一堂課,去了影視劇本組,因為逃課需要點時間,所以去的時候,稍微遲到了十五分鐘。呂蒔媛在講課的時候,易智言就坐在最后一排,我沒認出來,以為他是一個年齡很大想學寫劇本的同學而已。他老是提問,常常把呂蒔媛問得有點愣住,她就會站在講臺上...
詳情
這部劇的爆紅,證明了常識仍是稀缺之物 2019-07-13
看完臺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,我的第一感覺是:臺灣真小。小到像是只有一個律師,一家醫院,一個幼兒園,一家奶茶店。當然這是笑談。只有世界夠小,人與人才總有機會遇見,復雜的戲劇性才得以上演。世界越小,編劇的野心就越大。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講述的,是圍繞一樁無差別殺人案展開的社會眾生相。劇中的殺人者名叫李曉明...
詳情
我們與惡的距離,就那么一點點 2019-06-13
剛剛看完了臺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,果然很棒啊。而且這部劇實在是意義重大,一個直觀表現是豆瓣評分,現在有9萬多網友打出了9.5的超高分,刷新了臺劇的評分記錄。之前臺劇最高分是根據白先勇小說改編的《一把青》,評分9.3。而臺劇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《新白娘子傳奇》,評分是9.1。即便放眼整個中國電視史,把大陸和香港都...
詳情
危險關系 | 當善與惡失去距離 2019-05-27
原文見微信公眾號MultiFacets:危險關系 | 當善與惡失去距離我們該如何定義善惡?毋庸置疑,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中是有惡存在的。李曉明在戲院開槍掃射造成九死二十一傷,是惡。患有思覺失調癥(俗稱:精神分裂癥)的陳昌在清村公園殘忍殺害兩名女童,是惡。媒體報道惡行、民眾聲討兇手、被害者家屬情緒崩潰,這都合乎情理。...
詳情
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中有哪些臺詞引起了你的深思? 2019-05-16
“為什么是我?”“為什么是我?”“為什么是我?”注: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是由林君陽執導,賈靜雯、吳慷仁等主演這是電視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患了思覺失調的應思聰發出的疑問。幸運的是故事結局走向很溫暖,還了大家一絲慰藉。但思聰的這個為什么一直縈繞在我腦海里。滿是不解。滿是不甘。為什么?為什么是我?01近幾年的...
詳情
9.5分與好看的距離。 2019-05-15
沖著導師閑聊時的推薦和9.5分的極高評分看的,看完非常失望,實在不敢茍同這個評分。首先,我認為本片的問題切入角度/聚焦方式與它想要達到的高度,有很大差距。其次,對于題目和開頭拋出的幾個核心問題,全片都只是做了一些皮毛化的拓展,并未深入探討成因。全篇圍繞相關疑問,啰嗦地進行多次重復無效敘述。但問題“各位好...
詳情
無法逃避的妥協與和解 2019-05-08
周圍不止一個朋友向我推薦這部劇,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。用三個晚上一口氣看完10集。看到最后一集,緊繃的情緒終于釋放,無數思緒涌出,終于決定寫下這兩三年來,第一篇“觀后感”。我們與惡的距離,從來不遠。這部劇談及的東西很多,媒體公權力、法律、公義、精神病人、被害者家屬、兇手家屬……聚焦的人物也很多,宋喬安夫...
詳情
豆瓣9.5,這部熱播劇讓我們重新思考與惡的距離 2019-05-02
最近,一部由臺灣公視與HBO Asia合作推出的電視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(The World Between Us,以下簡稱《與惡》)令不少觀眾大呼驚艷。“金鐘獎預定”、“年度最佳華語劇”等贊譽聲不絕于耳。《與惡》講述的是一起精神病患隨機殺人事件之后,受害者家屬、加害者家屬、辯護律師及其家屬、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屬、公共媒體以...
詳情
豆瓣9.4、IMDb 9.5,華語神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榮耀收官 2019-04-23
臺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上周日晚播完了。其實早就想寫寫它,但還是耐住了,想播完再縱觀全貌。畢竟高開低走、崩盤爛尾的案例碰到過不少了。但它立住了!3月24日起開播,4月21日劇終,豆瓣評分仍堅挺在9.4分!IMDb上也只是從9.6分略降到9.5分。影視娛樂類的公眾號幾乎都寫過它,也曾經上過微博熱搜。雖然沒在大陸播出,主流...
詳情
